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医院动态 > 正文

何为“发物”

时间:2025-03-18

“家人每天给我煮小米粥,炖青菜,换着样地炖。不吃肉,不吃发物。”记不清这是今天门诊第几位“忌口”的朋友了,望着一个个瘦弱的身躯,我们一阵心痛。对于发物的禁忌,不仅在民间有着“深厚”群众基础,口耳相传,网络上各路大神也发出了不同的声音,但鲜有系统性的研究报道,发物究竟是何物?

对于发物的解释,《现代汉语词典》认为,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,容易使疮疖或某些病状发生变化的食物,如羊肉、鱼虾等;《汉语大词典》认为,有刺激性容易长疮疖或引起某些病变的食物,如梭子蟹、虾等;《现代汉语大词典》解释为,容易使疮疖或某些病状加剧恶化的食物,如鱼虾等;《名扬百科大辞典》认为,会诱发旧病,加重新病的食物,一般指海腥、香菇、冬荀、芥菜等。读完这些当代解释,依然不能透彻理解发物为何物,何时需要禁忌。

溯本求源,在查阅大量中医古籍之后发现,发物一词最早出现于1406年的《普济方》,该书成书于明朝建立之初,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方书,它集15世纪以前方书之大成,总结明代以前医疗之经验,收载各家方书之方剂。由于中国传统医学所具有的传承性,一些疗效显著的疗法和医方一再被历代医家转载,通过对某些典型方剂的历代溯源,认为发物由动风发气物、发风壅热物、发疮毒物等一类词语演变而来。

如用于治疗疔疮、乳痈、附骨疽、无头肿毒、恶疮等的外科方剂飞龙夺命丹,此方多次被历代医家选录,赞其“恶证药中至宝,病危者服之立可矣,万无一失。此乃家传之秘方,一生受用,不敢轻泄,神速之验,即愈立效”。从宋代《仁斋直指附遗方论》此方后注的“忌食发风疮毒等物”,元代《仙传外科集验方》此方后注的“发风发疮毒类之物,不可食之”,明代《古今医鉴》此方后注的“一切发物不可食”,《证治准绳》此方后注的“一切发风发疮毒类之物,不可食之”,清代《疡医大全》此方后注的“忌食一切发物”,《种福堂公选良方》此方后注的“忌食一切发风发疮毒物”等信息可以看出,发物一词的演进过程大致为,由“发风疮毒等物”到“发风发疮毒类之物”,再到“发疮等物”,直至形成“发物”。

经反复阅读历代医籍关于发物的禁忌,我们发现,需要忌食发物的病证包括疮疡急性期、过敏性皮肤病、哮喘急性期等。结合现代医学观点得出结论,发物引发的多为过敏性疾病,需要在疮疡急性期及过敏性疾病的急性期中,进行禁食。

此外,历代医籍均记载由于盲目忌口而导致疾病难以恢复,甚至加重的情况。清代《外科证治全书·卷一·饮食宜忌论》中,“大患溃后,气血两虚,脾胃并弱,非有味之物,何以滋补亏伤。若徒恃区区无情之草木,以为调理,吾知其无病者且不可,而谓其有病者为宜乎?人之维身,止此血气,血气已虚不为回护,至胃败阴虚,枯阳燔炽,七恶变乱,而成败证者,是谁之咎欤?此乃医家、病家之积弊,所以不可不亟讲也。”

“此乃医家、病家之积弊”,是对盲目忌口的感叹,振聋发聩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曰:“是故谨和五味,骨正筋柔,气血以流,腠理以密,如是则骨气以精。谨道如法,长有天命。”只有做到了“谨和五味”,饮食均衡,才可以“长有天命”。

国家卫生健康委2017年8月发布的《恶性肿瘤患者膳食指导原则》第四条指出,“适当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”。

综上,需要忌食发物的病症包括疮疡急性期、过敏性皮肤病、哮喘急性期等。平日里,肿瘤患者适度增加营养摄入,才是康复过程中的最佳选择,祝您健康愉快。

(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。)